小腸氣(腹腔鏡修補)
小腸氣又名疝氣,因腹腔壁膜某處變得薄弱或穿破,使體腔內腸道從腹腔壁突出。小腸氣通常發生在上腹、臍或腹股溝。小腸氣很常見,有數字顯示,男士患小腸氣的機會比女士多十倍。
小腸氣的發病原因
- 先天因素
多為胎兒在母體時期,腹腔與腹股溝的管道未有如期關閉,使腹壁結構有先天性缺陷。
- 後天因素
多因腹股溝內和腹部肌肉開始老化或肌肉受創傷,導致腹壁變得薄弱鬆弛。長期咳嗽、負重、肥胖等令腹腔壓力增加,有機會出現缺口,導致內臟組織跌落腹股溝。年齡越大發病風險越高。
小腸氣的症狀
若出現以下徵狀,可能患上小腸氣:
- 陰囊腫脹
- 站立時腹部明顯有異物突出
- 腹部隆起處偶爾痛楚
- 腹部隆起物不斷變大
- 平臥時腹部隆起物縮回腹腔內
- 站立或咳嗽時腹部隆起物變大
治療方法
若小腸氣得不到及時處理,它有機會引起嚴重併發症,例如腸梗塞或腸臟壞死等。
微創腹腔鏡小腸氣修補手術
利用微創技術進行小腸氣修補,傷口僅約1~1.5厘米長,相比於傳統修補手術,感染及併發症幾率大大減低,疼痛更輕,癒合更快,疤痕更不顯眼,手術後住院時間更短(約1~3日)。
中醫建議,疝氣中除小兒斜疝、臍疝外,均應優先考量外科手術治療,然而可以中醫治療為輔助,或用於年老體弱等不適宜接受手術者。中醫治療疝氣有內治法、外治法、針灸療法等,因個人體質不同由中醫師診治。
另外,要預防疝氣復發,應避免急怒、大叫、大哭、搬運重物、站立和行走過多。還要注意及時治療慢性咳嗽、排尿排便困難等疾病。手術前後應戒煙,避免手術後咳嗽及傷口裂開。
中西醫結合治療效果佳
西醫一向著重藥理性,治療均以切、割、殺為目標。中醫則著重功能性,以提昇機能及免疫力為主。中西醫結合治療可互補長短,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治療方案,大大降低患病風險。